去香港买保险,并非新鲜事。今天南都理财周刊换个角度,从香港保险监管处的数据以及业界看法分析投保先行者的现状和投保思路。投保“前辈们”究竟买了哪些产品?他们的购买方法和路径值得我们复制吗?
内地投保人买哪些保险?
[数据解读]
香港的人寿保单有六类,A (人寿与年金)、B(婚姻与出生)、C(相连长期)、D (永久健康)、E(联合养老保险)和F(资本赎回)等。
内地投保人买的保单只有A、C和D类。
内地投保人一次性付清吗?
人们逐渐倾向于不要一次性付清保费。
无论相连长期或人寿及年金,非整付保费的件数在不断增加。2005年到2008年前后,以整付方式投资相连长期保险的国内土豪非常多。2006年有超过六成的内地投保人整付,这是2005年以来整付占比最大的一年,整付金额8.9亿港元。不过由于总数增加,2007年该类整付达到了32.5亿港元。
[投资解读]
英国保诚保险有限公司资深专业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相连长期产品在2007年、2008年畅销,应该与入境计划无关,主要是2008年投连产品相当蓬勃,个别保险公司占八成销售额,而且投资回报快和投资可观,再加上银行和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加入推销,所以其整付保费四到六成。
前辈们是否购买人民币保单?
[数据解读]
南都记者从目前的官方权威数据来看,2014年一季度的人民币保单保费收入占全部保单收入的15.94%;而美元保单和港元保单排名前二的保单占比分别为42.94%和39.52%。
从上述数据可看到,人民币保单比港元和美元挂钩的保单种类较少。
[投资解读]
香港多位经纪人士接受咨询时称,大型险企目前有5年期的人民币储蓄产品,期满每年平均回报3.01%,据业界透露,这类人民币保单可用港元购买。
香港投资类保险前辈收益如何?
这个问题尚无权威数据。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保险预测收益率的标准为“不低于5%,不高于9%”,但2013年已更新为三个档位“3%、6%和9%”。而2013年的三款产品纷纷以3%作为演示预期收益率的基准。
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协会港澳区主席容永祺称,上述这些收益预期均是保监会要求险企展示给投保人参考的数字,让他们更易理解投资回报及风险。
而多位保险资深从业人士表示,据目前已有投资与人寿有关的投资计划,年化投资收益要看挂钩的基金产品,有些产品可选的基金达到100多款,但投保人最多只能选10款。
不过,南都记者近日被推荐最多的是某公司的一款储蓄类产品,以三年缴付期计算,已缴基本总保额3万美元,则于第15年预期(非保证)每年回报率5 .37%,而第25年则为6.34%。
采写:南都记者梁小婵
本版制图:小伟